《追蛇效應?弄清楚你真正要的是什麽?》
文/徐培剛(Mr.GOAT)
有一天你不小心被蛇咬了,第一反應該是什麼?是趕快包紮止血,還是揮舞著樹枝去找那條蛇報仇?
別笑,這其實是我們生活中常上演的情節。
我們都以為,打死蛇才能解氣,才能「伸張正義」,但往往忽略了,毒早已在我們身體裡蔓延。我們以為自己是在討公道,其實是在延誤療傷,讓傷口更深,痛得更久。
這,就是所謂的「追蛇效應」。
1.在職場上,被小人扯後腿
你努力工作、默默付出,結果卻被某個同事暗中拆台,甚至搶走了你的功勞。你氣得不行,開始搜證、找盟友、想在下次會議「反將一軍」。但你忘了,這段時間你心神不寧,效率下降,甚至因為情緒用事而失誤更多。
療法: 不是要忍氣吞聲,而是先穩住自己,繼續做出色的成績,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專業與影響力的累積。你不需要打敗小人,只要讓自己無法被取代。
2.在親密關係中,被情緒傷害
另一半一時情緒失控說了難聽話,你心裡受了傷,當下想要立刻「以牙還牙」,說更狠的話、翻舊帳報復。說完當下雖然覺得「贏了」,但後來的裂痕卻更深。
療法: 深呼吸,暫時冷處理,把能量放在自我照顧與情緒釐清上。等風平浪靜,再回來對話,才有可能真正修補關係,而不是一再撕裂。
3.在網路上,被陌生人酸民攻擊
你分享了一段心路歷程,結果有人留言:「假掰」、「裝什麼聖人」……你氣得跳腳,打算一條一條回嗆,甚至搜尋對方資料想「反將一軍」。
療法: 你是來分享光的,不是來點燃戰火的。想想你真正想影響的是誰?真正會被你啟發的人,並不在留言區裡戰鬥,而是在靜靜閱讀、默默成長的那一群。
4.在家庭裡,被長輩誤解
爸媽一句話刺痛了你:「你就是不夠努力,才會失敗。」你明明很努力了,卻想反擊、想辯解、甚至乾脆冷戰。
療法: 有時代差,有觀念差,但你知道自己在走的路。你可以選擇在心裡安放那份痛,不用每次都回應。成熟,就是知道什麼時候沉默,才是最好的回應。
我們都會被蛇咬,生活裡的蛇,可能是某個人,也可能是一段話、一個情境、一個回憶。
但最重要的,是你選擇怎麼處理這一口傷。你可以花時間追蛇,也可以花時間救自己。
蛇在不在,不重要了。你還在,才重要。
下次遇到打擊,請記得:
不是誰讓你痛,就要讓誰也痛;而是誰讓你痛,你要更溫柔地照顧好自己。